易名科技-知识产权门户

投稿

民间315网站——维权还是交易

IT时报 域名
2009-03-05 13:34:17

  随着3月15日临近,攒了一年“委屈”的消费者似乎都想趁这个时候吐吐“苦水”。可读者李先生登录www.315.com.cn却发现,这只是一家电子商务网站,和消费者维权压根不沾边。在搜索引擎输入“3·15”,数十个打着3·15的投诉网站更是让人眼花缭乱。

  3·15网站哪个是真的

  提起“3·15”,多数人想到的应该是消保委等组织。可读者李先生*近想在网上投诉自家热水器的售后服务,搜索“3·15”后的结果却让自己彻底“晕”了。李先生在百度和谷歌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“3·15”,首页马上跳出多家与“3·15”有关的网站。“3·15维权网”、“3·15投诉网”、“3·15直通车”……域名也多与3·15有关。“点开来看,有的是某市工商局的网站,有的和消费者一点关系都没有,有的看起来似乎是负责3·15投诉的,但不知道和工商局到底有没有关系。”李先生很想知道,到底哪个是真的3·15网站。

  记者调查发现,这些林林总总的3·15网站与工商局或者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有关的并不多,大多数网站并没有标明自己的主管单位,只有少数网站说明自己是由某杂志主办,或者由某行业协会主办。业内对这些网站有一个统称——“民间3·15网站”。

  网帖属正当舆论监督

  事实上,从两年前开始,关于“民间3·15网站”的议论在网上逐渐多起来,其中“有无接受投诉的权利”是诸多被投诉企业的疑问,“白大夫诉3·15消费电子投诉网”一案便*典型性。2007年2月,生产白大夫的澳大公司向广州天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3·15消费电子投诉网立即停止在网站上对其刊载的投诉。2009年3月10日,3·15消费电子投诉网投诉中心主任林汉钟告诉记者,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去年11月终审判决,认定3·15消费电子投诉网发布消费者对白大夫的产品投诉不构成侵权,理由是“企业有容忍批评的义务,至于网站审查帖子内容真实性的问题,不宜给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施加过重的审查义务,应兼顾被评论一方合法权益。网帖属于消费者正当舆论监督,不构成名誉侵权”。这个判决似乎让所有“民间3·15网站”维权有了足够的底气。

  然而,关于“民间3·15网站靠向被投诉企业收费赢利”的传闻不绝于耳。某维权网站内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这就是此行业的“潜规则”,矛头甚至直指目前*热门的一家投诉网站,“有一些企业私下曾对我说,这家网站曾明确开出几十万的价码,给钱就撤投诉”,甚至“有些民间3·15网站还雇佣网络推手,到各大论坛上发帖,呼吁大家去他们网站投诉,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扩大自己影响力,加大与企业交易的砝码。”

  不过广东导正律师事务所律师崔勇刚告诉记者,从目前的法律来看,如果没有明确在网上发布对企业的诽谤、恶意攻击等信息,很难判断“民间3·15网站”公布投诉的行为和为此与企业发生的交易是否有“勒索”之嫌,正因如此,才会有如此多的“3·15网站”存在。

  政府应保护“3·15”品牌

  “出现这么多3·15投诉网站的根源是政府不够作为。”崔勇刚颇有点无奈。在调查中,记者发现,很多在“民间3·15网站”上投诉的消费者,之前大多已在当地12315处投诉过但长期没有回音,所以才转战网络舆论,而且从这些网站的回复来看,一些问题的确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,这也许就是类似网站受消费者追捧的原因。

  同时,官方消费者维权网站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,都不尽如人意。记者曾进入某地消费者协会主办的网站,网页设计十分简单,*近更新时期是去年10月份,消费者可以进行网上投诉,但内容并不公开。而另一个域名为www.315.gov.cn,号称是由“*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”承办的网站,甚至连网站备案号都没有,“裸奔”在互联网上。如此官方维权网站,又怎么能让消费者放心呢?

  崔勇刚认为,从保护消费权益角度出发,消费者有义务监督企业,也有权利公开信息,因此“民间3·15网站”确有其存在必要。但政府应该通过某种法律途径把“3·15”品牌全面保护起来,做好自身官方网站,并通过相关条例把已有“民间3·15网站”纳入管理体系,这样一方面依然可以保护消费者言论自由,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在“投诉网站”中存在的灰色交易。

维权 交易 民间315

赞(0)

参与评论
评论

攻略推荐

举报

知产
社群

加小小,进知产交流群

域名
社群

加E妹,进米友群

返回
顶部